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企业网络业务飞速增长,企业内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各类业务系统和数据资产在内部网络大量出现。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着来自网络内外的各种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植入、系统漏洞利用、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非法接入、违规操作等风险,导致企业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目前企业网络面临的典型安全问题包括:网络边界防护薄弱,来路不明流量直接进出内网;重要业务系统防护措施不足,关键资产和信息面临威胁;终端和服务器存在大量安全漏洞未修补,安全配置混乱;核心业务系统间的网络隔离和安全控制不足;日志审计与安全监测能力缺失,安全事件响应缓慢等问题。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局面,亟须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管理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1)加强网络边界防护
在网络边界部署新一代防火墙,启用应用识别、入侵防御、数据防泄漏、AV防病毒、URL过滤等功能模块,检测并过滤非法流量。预算充足情况下可以增加IPS入侵防御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并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禁止来源不明的外部流量直接访问内网,仅允许特定授权的应用、服务和端口。在互联网入口部署DDoS高防设备,设置流量清洗阈值,对异常大流量进行限速或清洗。在互联网出口设置Web应用防火墙,通过WAF功能检测并拦截SQL注入、XSS跨站、恶意BOT等网络攻击。
2)实施网络访问控制
根据用户和终端标识设定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按照最小权限原则授权。对核心业务系统实施三层防火墙隔离。采用802.1X和NAC解决方案,对每一个访问用户和设备进行安全状态检测后,才允许访问网络。
3)加固终端和服务器安全
对Windows服务器实施金镜策略强化,Linux服务器执行基线加固,进行统一化安全配置。在终端部署EDR端点防护产品,严格管控访问,进行行为监控和应急响应。对域控制器和核心数据库等特权账号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策略,执行双因素认证、行为分析。
4)实施安全监测与审计
在内外网关键夹点部署高性能网络行为分析设备,通过流量分析检测威胁。建设日志中心,使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并设置严格的告警策略。
5)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
制定网络和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员工网络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定期更新信息安全培训内容,强化政策宣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对涉及核心系统的员工进行背景审查,确认无不良记录后方可授予访问权限。
6)实施数据分类和访问控制
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区分一般业务数据和敏感核心数据。根据数据敏感程度,实施多级的逻辑访问控制,核心数据库实施双因素认证。对特权用户访问敏感系统和数据进行监控审计,发现非授权访问行为。
7)推行零信任网络原则
不仅对外部访问,也对内部访问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控制。强化对内部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的监控,发现潜在风险。核心资产在内网也要进行隔离,避免感染蔓延。
8)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响应流程。建设专业的CERT应急响应团队,加强演练,提高响应效率。提前与网信、公安、供应商等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完善监控、预警和通信系统支持,快速发现威胁并做出响应。
9)进行定期评估和整改
定期进行渗透测试,评估方案防护效果,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发现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收集技术和情报信息,及时优化和迭代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