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知行合一论文(论“知行合一”)

2024-09-14 19:00:26

知行合一

人生的两大任务,就是“知”和“行”;人生的两大问题,就是“不知”和“不行”;人生的一大希望,就是“知”和“行”的统一,即“知行合一”。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先生恐怕是最早提出并践行“知行合一”的一位成功人士。

不知者,不能行。

人生天地间,从一出生,就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就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就要面对超出自己甚至超出人类认知范围之外的世界。因此,就有很多不知不懂的事情,就有很多不了解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开始学习,开始认知,开始了解,然后开始行动和实践,以至开始改变。如果不知不懂,就不能很好地正确地行动,就会瞎子摸象,盲目而为,出现错误,到处碰壁。所以,知,很重要,是行的前提和正确行的保证。作为一个人,必须把求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放在第一位。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不行者,是不知

有人说,我知道了,但是,就是不能行动,就是管不住自己,就是产生不了效果,该怎么办?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却是漏洞百出。试想,如果一个人真的懂得了道理,真的弄清了是非,真的看清了结果,真的懂得了吉凶利害,他怎么能够不去实行,不去努力,不去改变呢?所谓知之不行,说到底,其实还是知之不深、知之不透、知之不明而已,还是不知带来的问题。所以,要想真正把正确的行动落到实处,使其产生结果,关键还是要真正明白事理,掌握真理,懂得道理,要从根本上去用功,从改变自己的内心上去着力。思想决定行动,如果思想上真正发生了变化,相信行动迟早都会跟上思想的脚步。

同时,知与行,又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

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源泉。没有正确的知,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同时,没有切实的行,也不会形成正确的知。行,是学习和实践的具体过程;知,是学习和实践的理性总结。不论是先知后行,先行后知,还是边知边行、边行边知,其最根本的一点,是知和行、认识和实践,互为一体,互为原因和结果,总是在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相支撑,它们是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不是相互脱离、互不联系,甚至截然分割的关系。也就是说,知和行,共同铸就了人生的重要基石。

认知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内心改变,不断影响和促使外在行动的过程;而外在行动的过程,其实也更是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促使内心改变和提高自己认知的过程。知之深,则行之切;而行之切,则知之更深。人们要靠思想来指导实践,也要靠实践来丰富思想。所以,人不但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知识,掌握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也更要重视自己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论水平。

而当人们自觉把认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当人们自觉地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时候,他就基本上可以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一些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清醒理智和富有行动力的人,一个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人,一个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一个能够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的人,一个成熟而成功的人。

当我们明白了知和行的关系后,实际上也就明白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而当我们明白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之后,也就不会再片面地去强调知和行哪个在前、哪个在后的问题,而是能够对它们同样看重,一视同仁,而且能够很好地把它们结合起来,使其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共同为人生事业的发展进步,添砖加瓦,奠定良好的基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能够做到格物致知,言行一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美好的理想,通过不懈努力奋斗,转化为现实。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奇范文 琼ICP备202404215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