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我任教的初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了全区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很自豪,但成绩的取得更离不开我校推行的“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理念。
1、 贯彻“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让学生整体把握本学科学习内容。
万杰朝阳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较为富裕的家庭,接触电脑比较早;学校教学设施也较为先进,课程开设齐全,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考试的内容却没有把握。我就运用刘校长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借鉴我们学校其他文化课老师画知识树的方法,画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内容知识树、中考知识树,对学习要点、中考考点进行梳理,上课时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对初中级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学什么、考什么都清清楚楚,增强了他们学习、复习的针对性,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
在上每节课时,我还引导学生先画本节课内容的知识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flash动画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画flash知识树,学生知道了flash主要包括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通过预习课本内容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学起来自然就认真了,课堂质量就提高了。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2、贯彻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尽管同学们的信息技术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意识到中考的压力,都有学好该科的强烈愿望,但我总感觉课堂效率不高,不能充分运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学习。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发现主要是同学们课前准备不足,课堂上学习有效时间太少。找到了问题,我就引导学生课前好好预习,加强自学指导,掌握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找出存在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并及时地转入复习,为参加学业考试赢取了宝贵的练习时间。
3、贯彻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以前,学生上信息技术课,都是抢着上网、玩游戏,对考什么、学什么无动于衷;临近考试了,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去学。我运用“小组竞争机制”,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借助“通用工具”,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老师或学生给出问题,学生们分组讨论,谁先举手谁先回答,同时先回答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分值,每堂课都评出优秀小组,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竞争意识,这样好多学生都抢着回答,有时太多同学举手,就让谁先出声谁就回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4、贯彻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实现信息技术课根本目标。
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了素养能力自然就高了,能力对素养有促进作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一改过去传统的从“知识到能力”的教学模式,创设了从“能力到知识”的全新思想。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一节课可以学到两节课的内容甚至更多的东西。例如,本次淄博市优质课评比中,我的教学设计是flash教学中的逐帧动画,这是flash中的第一堂课,有好多老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异议,说这些内容学生一堂课能掌握吗?但是由于我给了学生通用工具,所以学生学起来就快了,不但一堂课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大部分是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掌握的。先具有学习能力,学习知识自然就快,就扎实。学生没有压力了,成绩自然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
原来在教学中遇到的好多问题,现在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都逐一解决了,达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相处,共同提高。